RFID设备厂家-电子标签读写器|天线
RFID系统在血液采集、存储与运输中的应用设计 |
| 发布时间: 2025-10-29 13:33:37 | 浏览次数: |
|
医院通过RFID技术重构血液管理流程,为每份血袋附着唯一的RFID超高频不干胶电子标签UT6757,搭配高频读写器HR7748与天线HA1026,打通采集、存储、运输到使用的全环节。借助读写器与电子标签的实时交互,结合计算机技术实现血液质量动态监控,让产业链清晰透明,既减少人工接触带来的污染风险,又推动血液管理从人工记录向智能化转变,提升工作效率的同时,将科学安全的血液管理落到实处。 一、方案概述 本方案以“智能化血液管理”为核心目标,依托RFID技术搭建覆盖血液全生命周期的管理体系。核心在于为每份血液赋予唯一“电子身份”——RFID超高频不干胶电子标签UT6757,该标签能稳定存储血袋编号、采集时间、献血者信息、血型、保存期限等关键数据,确保血液信息不重复、不遗漏。 在血液流转的关键节点,如采集站、医院冷库、发血窗口等,部署高频读写器HR7748与天线HA1026:HR7748读写器具备多标签同时识别能力,可快速读取多个血袋的标签信息,替代传统人工逐袋核对的方式;HA1026天线则能增强读写器的信号覆盖范围,即使在低温、密闭的冷库环境中,也能精准捕捉标签数据。 这套组合不仅减少了人工接触血袋导致的污染机率,还通过电子信息实时交互实现科学的血液信息管理,同时支持血液流转过程追踪与库存实时盘点,彻底解决传统管理中“信息滞后、流程模糊”的痛点,让血液管理更智能、更可控。
RFID系统在血液采集存储与运输中的应用 二、系统设计系统采用“硬件支撑+软件联动”的架构,构建起智能化血液管理闭环。 硬件层面以“标签-读写器-天线”为核心:前端的RFID超高频不干胶电子标签UT6757,专门适配血液存储的低温环境,具备抗潮湿、耐低温的特性,能长期稳定附着在血袋表面,不影响血液质量;中端的高频读写器HR7748,支持快速读取与写入操作,在血液采集时可即时将信息写入标签,在发血时能一秒核验血袋信息;后端的HA1026天线,可扩大读写器的识别范围,避免因冷库角落信号弱导致的识别盲区,确保每一个血袋的信息都能被精准捕捉。 软件层面则与医院HIS系统(医院信息系统)深度对接,将读写器采集到的标签数据实时同步至中央数据库。医护人员通过电脑或移动设备即可查看血袋的全流程信息,无需再翻阅纸质记录,形成“硬件采集信息-软件处理分析-数据互联共享”的智能化链路,为血液管理提供实时、准确的数据支撑。 三、系统功能 系统功能围绕“智能化管控”展开,覆盖血液管理的全场景需求。 首先是全流程追踪功能:从血液采集开始,医护人员用HR7748读写器将采集信息写入UT6757标签,血袋进入冷库后,HA1026天线会实时感应标签位置,自动记录存储时间与环境温度;运输过程中,移动读写器可动态更新流转节点信息;到临床使用时,只需用读写器扫描标签,就能快速核对血袋信息与患者匹配度,全程无需人工记录,真正实现“血袋走到哪,信息跟到哪”。 其次是智能盘点功能:传统人工盘点需2-3人花费数小时逐袋核对,不仅效率低,还易出错。而该系统通过HR7748读写器批量识别血袋标签,几分钟内即可完成全部库存盘点,同时自动统计不同血型、不同保存期限的血袋数量,并对临近过期的血袋发出预警,避免血液浪费。 最后是信息追溯与共享功能:若出现血液质量疑问,通过UT6757标签的唯一编号,可快速回溯血液的采集、存储、运输等全环节信息,精准定位问题节点;同时,临床科室可通过系统实时查询血袋库存与状态,无需再与血库反复沟通,大幅减少沟通成本,提升用血效率。
RFID技术应用于血液采集 四、结语依托RFID技术的医院血液管理方案,通过UT6757电子标签、HR7748读写器与HA1026天线的协同配合,真正实现了血液管理的智能化升级。它不仅解决了传统人工管理中“信息不透明、盘点效率低、污染风险高”的核心问题,还通过实时数据交互让血液管理全流程可控、可追溯。 这种智能化管理模式,既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,又为临床用血安全筑牢了“智能防线”,让每一袋血液的流转都清晰、安全、高效。未来,随着RFID技术与医疗信息化的进一步融合,医院血液管理将朝着更精准、更智能的方向发展,为医疗质量提升提供更强有力的支持。 |
RFID应用复杂?应用方式毫无头绪?我们深耕行业十多年,各种应用轻松掌握!
即刻咨询获取专属建议!
RFID系统在血液采集、存储与运输中的应用设计相关产品与方案,或下载: 营信产品以及方案电子版彩页 |



















已经到底拉,赶紧联系我们专业的销售顾问聊聊您的应用吧。